內湖區
「我們的食物都是從這裡來的」
- 一般台北市民對內湖區的說法
「這裡根本還是台北縣」
- 真‧天龍人對"台北市"內湖區的看法
「詐胡線又出包了」
「大直是內湖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內湖鄉民對大直的野心
![]() 內褲區鄉旗 | |
自然地理 (實際管轄區) | |
![]() | |
首府 | AIT |
最大聚落 | 內湖科技園區 |
面積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語言 | 官話、台語、英語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鄉鎮領導人:
| |
地方節日: | 台北市併吞內湖紀念日 |
經濟實力 | |
貨幣: | 美金 |
鄉鎮資料 | |
鄉鎮格言: | 高達八成、宅男女神、HOLD不住 |
鄉歌: | 台灣霉體亂象 |
內湖區為台北市12個分區之一,因為台北盆地過去為一座湖,而內湖區是台北最後一個由湖覆蓋的地方而得名,老台北人又以「內湖石頭谷(鼓),有住水查某」形容內湖的地形地貌之特色,卻不知會選出內湖石內卜。由於詐胡線通車後,能在劫運上看見民宅陽台上的內褲,故又有內褲區之稱:「陽台門前有內褲,屋後山坡有墳墓」。
目錄
簡介[編輯]
內湖的文獻最早能追蹤到日治時期,在那之前,內湖依然是一片湖,由於開墾居民不斷的圍湖造田,終於在日治時期把內湖給填平了,內湖這個名稱才首次出現在歷史。在蔣介石接收台灣後,內湖鄉被畫入台北縣的範圍,這個時候屬於天龍國境外的殖民地,還不算台北市的一部分,沒多久就把南邊人比較多一點的港口地區劃出來獨立升格南港鎮,內湖少掉了一半的領地。當台北市從省轄市升格為直轄市的時候,台北市併吞了北邊陽明山特區(天母皇城屬地)的士林北投、南邊文山地區的木柵景美,還有東邊的內湖南港,內湖鄉從天龍國殖民地正式升格為天龍國國土,而沒被拿走的汐止、深坑則成為了二等公民。
地理[編輯]
內湖區週邊有很多山,北邊的山聽說能通往陽明山特區,但幾乎沒有人知道。而東邊的山是汐止,所以汐止的淹水有時會波及到內湖,反正這裡本來就是湖。南邊過基隆河是南港。而西邊可以毫無阻礙直達大直,所以大直其實比較像內湖的一部分。 內湖區的地名多以湖來命名,如東湖、西湖、南湖、大湖公園、文湖線等等,至於為什麼沒有北湖,這就和冬瓜、西瓜、南瓜沒有北瓜的道理是一樣的。 而內湖區內的山則是被覆蓋一層水泥,建山莊去了,還號稱高級住宅區,天曉得什麼時候會被土石流沖垮?
產業[編輯]
內湖區為台北市的擴充建地,政府搞出的各種奇怪科學園區中,內科是少數還像樣的。因為種花電信的機房總部設在這裡,所以只有這裡的網路不會塞車,而吸引各種公司來此,尤其是各家霉體業者都紛紛來此建立新大樓,民視、公視、原視、客視、八大電視、TVBS、年代電視、三立、中天、緯來電視網、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等等不分桶煤毒媒都來了。
居民[編輯]
原本內湖居住的人口多屬原住民農民階層,後來又有來自台南國的奴隸,然而他們都和天龍國民混血、同化,而自以為也是天龍人,但根本只是鄉民。 尤其是到霉體上班的腦殘妓者最具有代表性,難怪台灣的霉體這麼亂。
學店[編輯]
- 另一所能看得大學店,專門培養小護士所以吸引了許多癡漢,最近開始培養金鋼芭比來保護小護士的安全。
- 教人演歌仔戲的學店。
- 顧名思義是內湖的高級中學店。
- 內湖區內唯一有條目的高級中學店,可見這裡有偽基人出沒。
- 顧名思義為內湖的高級職業學店。
醫院[編輯]
- 三軍總醫院新總部
- 和國防醫學院一起遷來,不知為何原址沒有一起成為台大醫院的新領土。
- 國泰集團開的醫院。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
- 不知為何成為中國醫藥大學的屬地。
- 由天主教設立的醫院,曾差點被大水沖走。
體育設施[編輯]
- 內湖運動中心
景點[編輯]
登山步道[編輯]
由於內湖有很多山,所以就搞了一堆荒郊野外登山步道給市內其他沒爬過山又懶得出台北國的的人爬。但是天母區已經有天母古道了,所以只有內湖區的小朋友會來爬。
公園[編輯]
- 內湖區裡最大的一片湖,裡面有一座白鷺鷥山,據說以前白鷺鷥山上因為覆蓋著白鷺鷥而變成白色的,但現在白鷺鷥已被居民捕食完畢,所以只能看到一座小山和一個持續縮水中的小水塘。因為有許多人在公園椅上打呼睡覺,所以又稱打呼公園。
- 河濱公園
賣場[編輯]
由於內湖區內還有多餘的停車空間,特地規劃大賣場特區,好讓台北市民眾方便取得食物補給而不用擔心停車問題。
台北花市[編輯]
台北花市原本在大橋頭附近,因為塞車問題所以搬到內湖的其中一個停車場,據說目前看到的只是臨時市場,而正式市場還沒剪綵正在養蚊子,所以只能在停車場上賣花。但因為建國花市只有週末才會開,所以周一到周五想買花的民眾必須要來這裡買。
內湖垃圾山[編輯]
作為天龍國外圍的殖民地,內湖一度是台北市的垃圾場,但是隨著豪宅蓋來內湖,現在正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將垃圾山搬到台北港進行垃圾填海。
AIT新館[編輯]
美帝在台總督府新址預定地,然而原本的居民將無法適應AIT超越總統府的戒備森嚴,還有美軍專用夜店的破麻朝聖人潮。然而有人認為AIT遷館可能會引發第三新天母城計畫,但只是遷移一座總督府,而不把其他貴族皇居遷來的話也沒什麼用,所以那還是遙遠未知的未來,只有臺北洋屌街的轉移是確定的。
海砂屋遺跡[編輯]
由於原本是給奴隸棲息的外圍地帶,所以建築使用的是次級的海砂,但沒想到這些海砂是黑心商品,用海砂蓋出來的屋子天天都會落石,直到居民撤離成為廢墟為止。但是因為炒樓風氣盛,原本的居民開始拆掉遺跡自己蓋大樓炒房。雖然內湖現在還算是外圍區,但至少還能比汐止那些蓋在懸崖上的大樓安全。
交通[編輯]
麥帥橋[編輯]
國民政府為了紀念麥克阿瑟七世將軍推倒大日本帝國的功績,把用美國老爸的錢蓋的第一座失速公路以他命名為麥帥公路,不過麥帥公路後來被拿去當中山失速公路的一部分,只剩下一座橋在南京東路作紀念。
中山失速公路[編輯]
中山失速公路經過內湖區,然而每逢上下班時間,這一段就會成為行動停車場,所以應要求又另外建了高架道給不想去行動停車場的人走。不過詐胡線就從失速公路和高架道中間直直穿過去,成為媲美美國大峽谷的都市奇觀,作為空中步道的一大賣點。
詐胡線[編輯]
檯北劫運內湖線為木柵線的延伸,然而內湖居民看到木柵線列車會火燒車,而且還會讓路人看到家裡的活春宮而反對,並堅持要像南港線那樣的地下化重運量劫運,結果因為居民和市府互不讓步,所以內湖線工程一度無限期延宕,後來因應陸客來台要讓劫運連通松山機場,才在造假民調的支持下重新開工,不料詐胡線完工後頻頻出包,政府居然只是把名稱改成文湖線,以為這樣就不會詐胡,令內湖居民陷入有如當年木柵線的劫難。
「龐巴迪不走,乘客自己走」
- 好人斌對詐胡線的說法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