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基百科:如何變得有趣而不白痴(進階)

出自偽基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偽基百科每天都有數以億計新條目誕生。

但高達八成的條目都活不過一天。

如果不想災難臨到你的身上,請跟從以下指示

注意!正經文!

Caution.gif本文不是惡搞、搞笑的條目,內容涉及偽基百科的政策,或者是重要的聲明,請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如有任何疑問,可至偽基社群求助。

導言[編輯]

無論百科條目、新聞條目、文獻條目或是其他,要寫得惡搞、搞笑、有趣,其實只有兩個程序:

  1. 積存笑點
  2. 帶動氣氛

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其實卻很難掌握。有人在偽基百科寫條目時,似乎總是忘記要加上笑點。有人寫條目時的確有笑點,但卻在字句間加上不必要的沙石。這些錯誤都會令條目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漁翁撒網的錯誤觀念[編輯]

有人以為只要在條目加上大量內容就會令條目變得有趣,例如:插入大量圖片、在列表加上大量項目、加上一個超長的段落。感覺上,即使這個部份不好笑,還有另一個部份可以頂替。但實際上,這種做法違反了第二程序「帶動氣氛」。沒有感覺的文字、圖片只會將氣氛拉低,嚴重的話甚至會令讀者認為讀畢條目太花時間而放棄。

詞彙置換的錯誤觀念[編輯]

有人以為把維基的文章輕輕改一改,就可以放到偽基。其實這是錯誤的,這種做法違反了第一程序「積存笑點」,有時可能更會違反第二程序「帶動氣氛」。

明顯地,此人想變得有趣但失敗了,因為他只是改變了自己的外表,條目也一樣,光是改掉內裡的詞彙並不有趣。

譯名[編輯]

將「Disney」音譯成「敵視你」,或許的確值得保留。但將「Lego」音譯成「樂糕」卻不如此,讀者第一眼並不能明白它的含意。況且,「快樂的糕」又有甚麼有趣的地方呢?「樂糕」的作用跟「樂高」一樣,都是一個很普通的名稱。不同的是,當讀者看到「樂糕」的時候,他要花一點點心思將其理解成「樂高」,結果違反了第二程序「帶動氣氛」。

褒貶[編輯]

有些人似乎會很簡單地將某些字詞機械地更換掉,例如「建設」改成「破壞」、「出口」改成「逃生出口」、「接觸交流熟絡」等詞彙作成「中出」等等。這種做法違反第一程序「積存笑點」,特別當這技倆用得太濫的時候。

數字[編輯]

生安白造一場歷史事件、一件超級武器,總要加上一些數字例如年份、性能、死亡人數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會寫出一個非常非常長的數字。失蹤人口有多少?252645725268351489209028407237590247503個。你看,這有甚麼笑點可言呢?只是,這卻有效地冷卻了氣氛、違反了第二程序「帶動氣氛」。

人物[編輯]

的確,你了解人物的每件事嗎?如果你想將一位有名的人插入尚未敘述的文章,請創造一個合適的主題。

但若是這類詞語「林志玲米老鼠007的兒子」出現在條目中,對於條目的整彙性而言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然而,要是寫成「林志玲是天使與仙女的女兒」這樣就通順多了。當你在編輯時,只要具體的點明句子的重點,就能寫出一句漂亮又搞笑的內容,要是你沒能抓住人物的重點,或是沒來由的胡亂寫一通,讓人難以理解,其他人也許會把你編輯的內容給砍掉重練

一些瑣碎的概念[編輯]

  • 這裡不是論壇,你不會因為進入了1000次編輯而升等。
  • 這裡不是報社,你不會因為擠不出半點墨水而被開除,字數多也不見得有多一點稿費。
  • 這裡不是維基,你不能在外面靠著標題就找到可以直接抄寫的資料。
  • 這裡不是你家,沒有人在意你、你的朋友、或者你的老師是誰。

一些可能的編寫技巧[編輯]

無論你是幽默、滑稽或是惡搞,都沒有一個萬試萬靈的公式令你隨時隨地得到笑聲,但以下列舉的是比較易有效的技術。

重重復復重重復復重復又重復[編輯]

將某句句式、詞彙適時地重復,有時會有不錯的效果,雖然這種做法並不高智。但甚麼是「適時」,卻不易被掌握到。簡單又複雜而言,就是在讀者開始厭倦前停止重復,以及在讀者大致忘記後再次重復(有時會兼俱首尾呼應的優點)。

誤解誤導[編輯]

誤解一個詞語(真實存在的詞語)、誤解一句引言(真實存在的引言)、誤解一項公式(真實存在的公式)、誤解一件事實,然後借題發揮,這通常都可以製造到笑點。將現實和虛幻巧妙地以似是而非的道理混合,能夠令知事的人會心微笑。

回頭看看[編輯]

過了幾個月或者一個月之後,你再回頭看看你寫的文章,通常來說你會覺得自己寫的超級爛,但是不要灰心,重新修改,添加新的東西,刪除看不爽的內容。好的!這篇文章變得更好了,就這樣不斷重複,終有一天,該條目將會成為一個特色條目!

參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