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

出自偽基百科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我的解釋詳細而無破綻,講究理論知識,自作聰明,是全世界的模範。」

- 偽伽俐略的自誇

「文章要寫得詳細才有味道。」

- 文人無理推論

「若在維基百科上編輯新條目,不論真實或正確,詳細即可保留!」

- 維基百科的奇怪方針

詳細,又稱多此不舉,是用作形容現在看到的這一大堆東西。詳細的條目有很多方法製造,例如舉例說明法、比較說明法、類似比較說明法、對立比較說明法、定義邏輯說明法、邏輯定義說明法、數字亂入說明法、學術外語亂入說明法、文人精選垃圾文字遊戲記錄亂入說明法等有的沒的多餘思想,若不斷循環使用舊式詳細法與自創的詳細法,回收箱就塞不進的文章了。

由於偽基百科是抄襲維基百科維基百科是抄襲偽基百科的,所以維基百科完全誤解了偽基百科的編排,認為條目一定要夠詳細,才能展現出百科全書的身分。其實偽基百科是為了給更多更健康的笑點,才做這樣傷腦筋的事。他們天天坐在電腦前,忍受著考試前才K書的痛苦,在沙盒上努力練功吸收經驗,然後毫無收獲,然而卻只在這裡看著,雖然知道人生意義不光是坐著這麼簡單,但這是為了這個條目可以更加詳細而寫的。

詳細是沒有限制的,只要是有關的內容都可以詳細解說,例如此條目第一句利用偽伽俐略文字遊戲,為何這句會突然存在於此條目呢?因為在人們的裡總是會把出現了的包括了全部,他們只會注意需要接收到的,而不會知道有其他的存在。正如寫人的文章,會企圖避免寫人的腦部組織與血液流暢度,反而可以寫他的頭髮、陰毛、棒棒糖之類的,還可以進一步描寫他的改變物質力度、製造振動速度、對作者的理行動等有的沒的題外話都可以寫,更高層次的還把他的文字遊戲過程記錄下來變成描寫他的一部份。可見,又寫了一堆很詳細的解說。

的角度來看,這一堆文字看完;從的角度來看,這一堆文字是驚世之作;從維基人的角度來看,這一堆文字不是好的東西;從偽基人的角度來看,這一堆文字只是一大堆的一部份;從多角度思考來看,這一堆文字確實不是一個東西。這就是詳細條目的共通點。然而,作者知道這個共通點之後,便會後悔當初的惡搞,是多麼的可笑、效率多麼的靈活。作者深感抱歉,為了讓此條目更詳細,給受到了這麼多的打擊,消失了這麼多的時間。感謝您肯把這段文字看完,遺憾的是又吃了一大堆垃圾。

科學的詳細[編輯]

科學的詳細,就是科目學習的詳情細節。「就是」指=,「指」==;科目學習就是什麼都學習,而什麼只包括正確的和需要的,而只有東西還未研究完成,所以科目學習也就是物質的正確研究;詳情細節就是把冷知識變成人為的熱知識,冷知識就是人不常接觸的而不理解的,熱知識就是人常接觸的而可能理解的。換句話說,科學的詳細就是正確地不斷定義定義,也就是說,這裡的定義就這樣結束是不正確的,但是不想浪費時間無論如何已經在為解釋「詳細」這個熱知識上花了不少的時間

因此,科學家只會說簡單的話或者不說,不像那個自稱伽俐略的模仿者,說一大堆理論但又不說完。有科學家認為,詳細的都是垃圾。而事實上,3.14這個怪數字也證明了詳細就是垃圾。

百科全書的詳細[編輯]

百科全書是詳細文章內容的特別版。就以某間公廁做例子,他們的「科學」條目扯到哲學、文學、宗教、甚至辛亥革命,究竟他們是如何扯得到的呢?他們的「假說」條目,提及到量子論、相對論、數學、科學方法,若偽基人沒有腦殘,都不能把這麼遠的東西扯過來。這間公廁條目可以提及其他人的名字、時間歷史等詳細資料,被認為是最適合製作問題的寶地。

好處及壞處[編輯]

文章寫得詳細,自然數量會多,意思傳播便會重複,對腦殘學生的吸收率會有重大的幫助,但研究指出,腦殘了就是腦殘,不能用任何方法補救,他們的人生始於都是爛掉的了。

好文章進化成書的方法,就是要頁數多,若頁數不多,就不成價錢,所以詳細的文章會得個好價錢。根多角度思考,這是極度邪惡的行為。

詳細程度[編輯]

詳細一般都寫作詳在左,細在右。最高點為985934397843782498598673478347685376852376583764587236875678573847623762874768764812593個文字,最低則是0個。

參見[編輯]